Friday, 1 June 2012

談香港政治﹕二零一一年區議員選舉之我感

我從小都不大喜歡談政治,特別是香港本地政治
可能因為自幼受父母、老師及長輩影響,覺得大部份黨都是為了個人目的或名利等,用黨的名義、黨的口號及理念,引起市民及傳媒關注
因此自幼自己不但不喜歡談/去了解政治,更認為推動社會施政及進步,不應受民主及大眾意見影響。因為社會多數的人未必一定是受最好教育而最懂定下未來社會方向的人。

今年,一個不喜歡政治的我,在星期日晚上去了投票。原因非常簡單,因為我區兩大後選人,一位是獨立後選人,而另一位是人民力量代表。我想也不想,沒有看到兩人的政治理念、政綱等,就選了獨立後選人。我不否認我對人民力量代表成了偏見,認為這黨人特別偏激。

今日,看到林行止先生在信報所寫的社評,可說令我反思不少。
節綠﹕
「香港人的現實、短視,甚至可說物質生活享受消磨了他們謀生賺錢以外的志氣!一句話,高近百分之四十二的投票率,與其說反映了選民民主意識提高,毋寧說為了維持經濟和社會現狀而投票。如果高投票率預示港人致力追求民主以至推動民主普選行政長官,則民建聯何以會如此風光?
沒 有公民黨,香港無法站在法治的高峰;沒有社民連,香港的民主政治不會受到廣泛注意,而民間的怨氣怒火更無處宣洩。換句話說,公民黨和社民連,都不是沒有功 勞於香港,不過從這回選舉看,他們已失去相當多選民的支持,這固然是公民社民的失敗,更是香港可能漸漸在自由世界中淡化褪色以至失去國際大都會光環的先 兆!」

其實令我反思的,不是香港人是否現實及短視(雖然個人認為這是大部份香港人),但最值得探討,是社會需要一個怎麼樣的政治。

facebook上,看到許多朋友(特別是公務員)都對「人民力量」某些過於激進的黨員及其行為反感,同時也為公民黨以法治為名,不斷阻外社會基建及進步而感不滿。本人亦有此感,但林行止的文章令我明白到一個重要的信息。多元化才是令社會不斷向前的主要動力。
唐 代的詩詞及學說可說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中最鼎盛的時代,其主要原因正時因為當時百家學說齊放所致。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本人認為兩者皆 是。當社會有太多不同聲音及意見,令社會失去方向,社會便需要一個或一黨實事求事的人,帶動社會向前,就好像中央及民建聯一樣。但當社會只懂向一個方向 走,而沒有理會他人的利益及感受,以及法治及人權等道德高地,社會便需要不同聲音,令人們關注盲目發展以外的道德高地。
社會發展,應平衡向前發展及人類的各樣道德高地,如民主及法治精神。而各政黨,即擔當人類不同立場及理念的重要角色。社會要繼續進步向前,缺一不可。

Written on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